十年砍柴:“削职为民”与“冠带闲住”的区别

(本文刊发在《南方都市报》。砍柴郑重建议有关部门,以后官员免职而保留官员身份和待遇的,正名为“冠带闲住”,免得草民误会,且顺便可以普及传统文化知识。)

“史上最牛县委书记”张志国的屁股在沈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办公室副主任(主任由铁岭市副市长兼任)交椅上还没坐热,被神通广大的媒体发现。铁岭市委先是澄清,说常委会没有研究过张的重新工作问题。等到网友把张端坐在“轻轨办”座签后的光辉形象搜索上网后,铁岭市委又解释说,张那个工作是临时性的,现在予以免去。看来铁岭市委并非完全不把舆论当回事。
铁岭市委第一份澄清发布后,我就在博客上分析,张志国被任命为副主任可能是真,铁岭市委的澄清内容也可能不假。因为,这个职位很可能不需要铁岭市委常委会研究任命,事实证明果然。铁岭市委的澄清,其文字技巧很高明,若不仔细分析,很可能就被蒙混过去,以为“未开会研究”就等于“未履新”,哪承想网络是汇集成千上万网友智慧的地方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网上最能得到证明。
如果对中国古代职官常识若有了解的人,对铁岭市委的文字游戏就能一眼看穿。帝制时代中国官员有“品级”、“职位”、“差使”之分,比如一个人是七品官,这是品级,即现在的级别,如张志国是县处级;他任某县县令,这就是职位,如张志国曾经担任西丰县县委书记;如果这位县令某年乡试被抽调担任阅卷官(即“入闱”),这就是临时的差使。清末买官成风,许多候补道员,空有品级,没有那么多职位可安排。有些善于钻营的,往往能捞到临时性差使,比如监督修河堤,参与皇帝行宫的修建工作,这些都是肥差。——张志国任工程办副主任,庶几近乎此,因为张的“县处级”品级还在。
现在一讲到“辞职”、“免职”,公众容易想到一些西方国家官员的去职,总是自然地中西对比,于是对中国一些官员去职等于休长假后再调任另一个职位很是不满。殊不知中国和西方的“去职”,词同意不同,且差别甚大。西方官员无非是政府这个大物业公司雇佣的职员,和私营公司雇工没什么区别。在职就是个“官”,没职位了就是个“民”—–总统、首相等少数高官卸任后保留的待遇法有明文规定,但仅仅是待遇优渥而非身份不变。赖斯被布什从大学教席上直接“提拔”为国务卿,民主党的奥巴马上台,她很可能重回大学当教授,如果下回共和党竞选成功,没准她又会复出。这些没什么奇怪的。
把现在官员的去职和中国古代而不是现代的西方进行类比,就能看明白张志国复出担任“临时差使”这事。古代官员若被“削职为民”,那就是“削籍”,被褫夺了官员的资格,变成平头老百姓,这个处分很重,意味着身份没有了,所有的官员特权没有了,连故去父母的封赠也一并夺去。还有一种处分叫“冠带闲住”,即官员的职位没有了,但官员身份和品级还在,可以穿戴相应品级的冠服参加社会活动,这种情况要复出很容易,承办个差使则更容易。张志国被免去县委书记属于“冠带闲住”,复出任个职不是很正常么?而“削职为民”相当于开除党籍和公职,若到这一步,一般就离接受刑事处罚不远了。
只要张志国的“冠带”还在,哪怕再闲住一段时间,还是有起复的机会,因为他没有“削籍”,仍然是“官”而不是“民”。